“赋能 共话 提质” 英语新教材研讨系列活动(一)
日期:2025-10-10 14:53:09  浏览量:0

“赋能 共话 提质” 英语新教材研讨系列活动(一)

为深入落实三年级新教材的教学理念,提升教师对新教材的驾驭能力,本学期我校英语组以 “赋能 共话 提质” 为主题,围绕三年级上册 Unit3 Are you Su Hai?第一课时开展了系列研讨活动,包括集体备课与同题异构研讨,并特别邀请城中小学校长张建华进行专业指导,为英语教学注入新的思路与活力。

第一部分:集体备课,凝聚智慧促提升

9 月 19 日,英语组的徐君老师与杨帆老师率先牵头,针对三年级上册 Unit3 Are you Su Hai?第一课时展开了细致深入的集体备课。在备课过程中,两位老师以课堂教学流程为主线,分别从Lead in(导入) 、Cartoon time(动画时间) 到Letter time(字母时间) 三个核心教学环节进行了全面梳理,毫无保留地分享了各自的教学设计思路。徐君老师提出,导入环节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,通过 “认识新朋友” 的情境引发学生兴趣;杨帆老师则强调,Letter time 需注重字母发音与书写的结合,为后续单词学习奠定基础。

在两位老师分享后,英语组其余教师围绕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展开了热烈研讨,其中Cartoon time 的游戏环节成为讨论的焦点。老师们一致认为,Cartoon time 不仅是让学生观看动画,更要借助动画中的趣味元素设计互动游戏,以此开拓学生思维,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运用核心句型 “Are you...? Yes, I am./No, I'm not.”。经过多轮探讨,老师们最终达成共识:可设计 “角色猜猜猜”“句型接龙” 等游戏,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反复操练句型,逐步实现从 “理解” 到 “运用” 再到 “迁移创新” 的跨越,为后续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做好了充分准备。

 

 

第二部分:同题异构,各展风采显特色

10 月 10 日,研讨活动进入关键阶段 —— 同题异构开课活动。杨帆老师与徐君老师先后登上讲台,围绕三年级上册 Unit3 Are you Su Hai?第一课时,呈现了两堂风格迥异却同样精彩的英语课。城中小学校长张建华受邀全程听课,并为两堂课的教学质量把关指导。

杨帆老师的课堂:情境拓展,游戏赋能

杨帆老师的课堂充分体现了 “以情境促学习,以游戏促运用” 的教学理念。在Lead-in 环节,她打破教材局限,巧妙利用校园操场的实景图片创设情境,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同学,自然引出 “Are you...?” 的句型,同时对教材中的 chant(歌谣)部分进行了创编与拓展,将学生的名字融入歌谣中,让学生在朗朗上口的节奏中快速进入学习状态。

在句型操练环节,杨老师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,如 “小组闯关”“情景模拟” 等。每个游戏都对应不同的生活情境 —— 从 “班级里认识同学” 到 “校园中偶遇朋友”,让学生在不同场景中反复运用核心句型,不仅加深了对句型的理解,更提高了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。整堂课氛围活跃,学生参与度极高,充分展现了 “玩中学、学中用” 的教学魅力。

徐君老师的课堂:扎实操练,亮点突出

徐君老师的课堂则以 “扎实、高效” 为显著特点。在核心句型 “Are you...? Yes, I am./No, I'm not.” 的教学中,徐老师没有局限于单一的操练方式,而是通过 “师生对话”“生生互问”“同桌合作”“全班互动” 等多种途径,由浅入深、层层递进地引导学生进行句型训练,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句型用法。

此外,徐老师在Letter time 环节呈现的字母 chant 成为整堂课的一大亮点。她将本单元的字母与之前学过的字母相结合,创编了一段节奏感强、记忆点突出的 chant,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字母的发音与顺序,还通过肢体动作辅助记忆,让原本枯燥的字母学习变得生动有趣,得到了听课教师与张校长的一致好评。

image.png

 

image.png

第三部分:专家点评,指明方向明思路

两堂公开课结束后,张建华校长对本次同题异构活动进行了总结点评。首先,张校长对杨帆老师和徐君老师的课堂给予了高度肯定,他指出,两位老师的课堂均准备充分,教学思路清晰,能够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活动,充分体现了新教材 “以学生为中心” 的教学理念。

随后,张校长结合两堂课的具体情况,为英语组教师梳理了新教材背景下的教学思路。他强调,单元内容并非独立存在,而是与前后单元紧密关联。在研究新教材时,教师需深入分析本单元在整套教材中的定位与作用,明确本单元知识点与前后单元的衔接点,从而构建系统化的教学体系,帮助学生形成连贯的知识结构。

同时,张校长再次重申了 “以学生为主体” 的重要性。他表示,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学生,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、选择教学方法时,需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接受能力,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学习效果,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,而非被动的知识接受者。张校长的点评既有理论高度,又有实践指导意义,为英语组后续的新教材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。

image.p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