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指导思想
本学期,我校语文教研组将继续以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(2022年版)》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落实“双减”政策要求,遵循语文教育规律,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。立足我乡镇小学语文教学实际,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,以教育科研为先导,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抓手,积极探索适合农村学生的语文教学方式,努力提升我校语文教育教学质量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。
二、工作目标
1.深化教学研究:深入学习和理解新课标理念,将其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。加强对教材的研读,重点围绕“学习任务群”的组织与实施开展专题研讨,提升教师课程实施能力。
2.提升课堂效能:聚焦课堂教学改革,探索“减负提质”的有效路径。倡导启发式、互动式、探究式教学,营造良好课堂生态,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。
3.促进教师成长:搭建多元平台,通过校本研修、集体备课、听课评课、技能竞赛等活动,促进教师,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整体提升。
4.培养学生素养:以语言运用为基础,着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、思维能力、审美创造等核心素养。丰富语文实践活动,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,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。
5.优化作业设计:继续探索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作业设计,增强作业的针对性、多样性和有效性,切实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。
三、主要工作及措施
(一)强化理论学习,更新教育理念
1.组织专题学习:利用教研活动时间,采用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,系统学习新课标,重点解读“核心素养”、“学习任务群”、“学业质量标准”等关键概念,邀请专家或骨干教师做专题讲座,撰写学习心得。
2.开展读书活动:鼓励教师阅读语文教育理论专著、专业期刊(如《小学语文教学》《语文建设》等),定期组织读书交流会,分享阅读收获,提升理论修养。
(二)聚焦课堂教学,提高教学实效
1.深化集体备课: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,每周固定时间开展集体备课。聚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和学习任务群的组织,做到“四定”(定时间、定地点、定内容、定中心发言人)、“五统一”(统一教学目标、统一重难点、统一主要环节、统一基础作业、统一单元测评),同时鼓励个性化设计。加强对教学重难点、关键能力培养点的研讨。
2.加强听课评课:严格执行听课评课制度。教研组长、备课组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,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。听课重在观察学生学习和目标达成度,评课要实事求是,既肯定优点,也指出不足,提出改进建议,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。本学期计划组织校级公开课、示范课、新教师汇报课等不少于6节。
3.探索教学模式:鼓励教师大胆尝试基于情境、问题导向的互动式、启发式、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。重点关注阅读教学、习作教学、口语交际等课型的研究,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。
(三)加强教师培养,促进专业发展
1.发挥骨干作用:充分发挥市、区级骨干教师、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,通过师徒结对、专题讲座、示范课等形式,传授经验,带动整体。
2.助力青年教师:继续实施“青蓝工程”,为教龄不足三年的新教师配备指导教师,进行全方位指导。组织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(如板书设计、课文朗读、教学设计等),压担子,搭台子,促进其快速成长。
3.鼓励科研反思: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、研究问题、解决问题。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学反思、案例分析和教育教学论文,参与校级及以上课题研究,提升科研能力。
(四)丰富语文活动,提升学生素养
1.营造书香校园:持续开展“晨诵、午读、暮省”活动。各年级根据推荐书目,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,做好读书笔记。本学期计划举办一次“读书节”活动,包括好书推荐、读书分享会、课本剧表演、朗诵比赛等,激发学生阅读兴趣。
2.规范书写训练:重视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,每天安排不少于15分钟的练字时间。本学期组织一次全校性的汉字书写比赛。
3.搭建展示平台:利用广播站、宣传栏、微信公众号等平台,展示学生的优秀习作、读书笔记、书法作品等,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。
(五)优化作业评价,落实“减负提质”
1.创新作业设计:备课组加强研讨,设计体现层次性、实践性、综合性的作业,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。严控作业总量,提高作业质量。
2.改进评价方式:探索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。运用成长记录袋、课堂观察、表现性任务等多种形式,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。
四、具体工作安排(2025年9月—2026年1月)
菀坪学校(小学部)语文校本培训活动安排表
(2025—2026学年第一学期)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