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以歌为桥,融通文化”《我的祖家是歌乡》——音乐教研组之青年教师示范课活动
为深入探索新课标理念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落地生根,近日,我校音乐教研组俞青青老师开设音乐公开课《我的祖家是歌乡》。本节课以台湾高山族民歌为切入点,生动诠释了“多文化策略”在教学中的应用实践。
一、聚焦核心素养,构建文化理解课堂
本次公开课紧密围绕艺术核心素养,将“文化理解”置于教学设计的中心。课程伊始,教师通过展示宝岛台湾的风景图片与视频,引导学生从地理环境与民族风情中感受歌曲的“故乡”意境,巧妙地将情感认同与文化认知相结合。在学唱《我的祖家是歌乡》的过程中,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音准与节奏,更着重引导学生体会歌曲中蕴含的淳朴、欢快的情感,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,实现了从单纯“唱歌”到深度“悟情”的升华。
二、巧用多元策略,实现沉浸式音乐体验
课堂充分体现了“多文化策略”的灵活运用。首先,教师采用了对比聆听法,将高山族民歌与学生们熟悉的本地民歌进行对比,在辨析旋律、节奏、歌词特点差异的过程中,学生自然而然地建立起对音乐文化多样性的初步认知。其次,体验式学习成为课堂亮点。教师不仅示范了简单的民族舞蹈动作,还组织学生运用打击乐器模仿民歌中的节奏型,并尝试进行即兴的歌词创编,歌唱自己心中的“歌乡”。这种全身心的参与,使学生不再是文化的旁观者,而是积极的体验者和创造者,深刻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。
三、深化育人导向,播种民族团结种子
本节公开课的成功之处,在于它超越了技能传授,实现了美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。通过学习一首来自宝岛的民歌,学生们在心中种下了民族团结的种子,增强了对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认同感。这正契合了新课标所倡导的“以美育人、以美化人、以美培元”的崇高目标。
课后研讨中,音乐教研组教师对本节课给予了高度评价,认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多文化策略,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更是培养学生开放包容的文化视野、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。我校音乐教研组将继续在此方向上深耕不辍,让音乐课堂成为孩子们通往世界文化多彩殿堂的桥梁。
![]()
![]()
![]()
![]()